`
阅读更多

        ps:本文不谈这些技术的什么,只谈工作上使用这些技术一些感悟,怎样更好把这些零散的技术集合,产生更有价值的生产力。

        转眼间到新公司,一个半月上线使用ci系统,elkr日志系统,zabbix监控系统,更改前端nginx负载,使用ffmpeg,ansible,以及日常事处处理,整理文档,服务器使用规范等。回想这些从0到1的过程,不得不向自已点赞,因为,很多我只是利用上班时间做成这些事,下班跑步,看散文,偶尔加班,锻炼放松是为了更高的工作效率与思考。

 

       ci 系统做的功能有:与github关联,自动实时打包;一键发布;一键回滚;自定义回滚;重启应用;push后台日志;发布后应用健康状态检测;这功能花了一周半时间完成,一直运行到现在,没出现bug,很稳定。这得感谢强的开源,强大的jenkins。



 

 

      elkr日志系统,做出的功能有:实时输出各用户登录系统及操作命令;收集各种后台日志;分析日志;后期会加入功能:业务分析,报警;以及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加入不同的技术:比如更大的日志量,可使用kafka替换redis;rsyslog,flume-ng替换logstash收集日志。还可以考虑接入log4j,实时与离线多种方式采集日志。elkr不仅是作为日志收集与展示,还可以做为接口事务的统计,展示,报警(发邮件),真的很强大。这些功能不是我原生实现的,这得感谢强大的开源。



 

 

        开源监控工业级监控工具就多达6种,还不算各种后来居上的开源监控,如open-falcon等。如何选择适应用场景的开源工具一种权衡,没有最好,只有更合适。考虑到本监控功能有:监控应用的健康状诚,自动处理磁盘,按一定条件触发重启应用,自定义收集信息,具有初步api,用于后期扩展,如我曾经利用zabbix的api开发的app,方便移动办公。说了这么多,这里选择zabbix,不是因为我熟于zabbix,在考虑用zabbix之前,我搭建了ope-falcon,以前实测了zness,hq,nagios等。这些监控都很优秀,很强大,只是考虑业务场景来使用,对这些没有偏见,说不定哪天,我又换用别的,只是业务驱动技术罢了。(ps :android版的zabbix客户端     http://bossr.iteye.com/blog/2226313)

 

自已开发的zabbix_app,只做了android版



 

 

       zabbix:分三步检测应用健康,由trigger触发action;基于jmx的jvm信息展示;自动处理一些事务,如常见的磁盘,应用等。

 



 
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

        做完这些,下一步考虑熟用ansible,引用docker提高开发效率,减少测试环境与线上环境差异。

        考虑怎样把这些产品整合起来,形成一张环环相扣的网,不仅用来提升工作效率,还提升安全,安全是一个大话题,每个侧重点都不同,采用的策略是由粗放型,慢慢向精细型过渡。

 

         这些再往下,往深一步,就会形成一个平台,比如常见的pass平台,具于是什么样的平台,我还在构思中。比如整合这样的功能:

    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讲了这么多,再说说一个半月的感受,如何让别人使用你的产品达到,don't make me think的程度,确实是一件很费心费力的事。以前,我更多的是学习技术,如何达到目的,至于如何让别人易于使用,一边使用一边乐呵呵,而不是一边使用一边偷偷向你的上级领导告你的黑状,这sb搞了一坨。这种情况我遇到过,不是我告别人的黑状,而是别人,我挺感谢这样的人,你的不满,是我改进的思考。

 

        学会把控整个技术的进度,到新公司,能使用的技术量最多只有30%,更多把是以前的认知归于零,重新学习,撑握不同公司的文化,技术要点。学会思考,沟通。技术是永远是都学不完的,我以前曾用ant写一个企业级的打包脚本,现在还能在新公司接着用这种技术吗,no,赶紧丢了,学习合适的。

 

        曾花半年,熟WAS集群,各种参数;jboss集群,各种使用场景等等。这些曾经的技巧,留着以后思考的能量,起码能拿出来对比,说出一二,也不枉我花这么多时间研究。

 

      总结:学会思考,学会生活

  • 大小: 12.2 KB
  • 大小: 30.4 KB
  • 大小: 22.2 KB
  • 大小: 20.9 KB
  • 大小: 50.1 KB
  • 大小: 170.8 KB
0
1
分享到:
评论
1 楼 戢_时光 2015-10-13  
赞一个!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